top of page

虚空的虚空

  • 作家相片: Yan
    Yan
  • 9月19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已更新:3天前

所谓“分别心”,正是那个虚假的自我赖以生存的根基。这个“我”通过不断地分别、比较、评判(好/坏、我/非我、拥有/缺失)来确立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。它需要说“这是我的,那是他的”、“这个比我好,那个比我差”、“我喜欢这个,我讨厌那个”来强化“我”的存在。


而头脑放电影,就是活在”我“的想法念头里,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外在投射进来的影相,而根据我们每个人感知的不同和认知的有限,所呈现在头脑中的画面就不太相同。然后再按我们所以为的反馈回世界。就像看到一朵花 有说好看喜欢的,也有说不好看不喜欢的。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千个人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哪个才是真?


因此人的情绪烦恼也并不是因事物本身引起的,是源于”我“对事物的看法,我们都活在并不真实的我的意念世界中,由这个不真实引发出来的情绪烦恼会是真实吗?


而一切事物又都是变化的,例如人们议论的:忒修斯之船,零件维修更新后的还是原来那只船嘛?今天流淌过的河水和昨天的还是同一条河流嘛? 人的想法不仅会随时改变,人体的细胞也在定时更新,现在的、以前的哪个才是我?或者哪个都不是我?


所以传道者说:虚空的虚空,虚空的虚空,凡事都是虚空。受造物都伏在虚空之下,不会停止运动变化,我们的想法、情绪也会跟着相续不断。若把假的当真沉迷其中,烦恼就会不断。若当下就知道这些都是虚妄,连烦恼也是假的,如同梦醒了不会再为梦中事计较,梦中的一切得失、善恶、你我等分别也就瞬间消失了。如此常常警醒、时时知道也相续不断,就得享永远的平安了。


而这个常警醒、能知道,就是神的意念了,因为“耶和华知道人的意念是虚妄的”诗94:1。只有神的意念才是真实,所以“人睡醒了,怎样看梦,主啊,你醒了,也必照样轻看他们的影像”诗73:20。如此,也就知道神的灵是在我们里面了。

相關文章

查看全部
众妙之门

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天地之始;有名万物之母。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;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 常道、常名,不可言说。 如果非得用语言文字表达,那就用“有”和“无”来表达。 无,称为天地之始,永恒的空无,即常无。 有,称为万物之母,永恒的妙有,即常有。 常无与常有这两者同出一源,如一体两面,同称为说不出来的奥秘,就是常道。虽然这 道是不可见不可

 
 
 
只求神的国和义,就是舍己

舍己 = 否定“己”,不再以自我为中心。 只求神的国和义 = 以神和祂的旨意为绝对中心。 一个是 “放下什么” (舍己),另一个是“追求什么” (求神的国)。 当你真正“只求”神的国时,必然就在“舍”那个与之争竞的“己”了 。 一个罪人,他的生命常态是 “求自己的国和自己的义”,这就是高举自己、维护自己、要与至上者同等的 魔鬼意识 。 自己的国中自己是王 ,我的地盘、我的边界、我的计划、我掌控的人

 
 
 
基督的舍己和罪人的舍己

基督的“舍己” 是先从神圣荣耀到奴仆形象的“虚己”,以至于顺服至死,「 他本有神的形象,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。反倒虚己,取了奴仆的形像,成为人的样式。既有人的样子,就自己卑微,存心顺服,以至于死,且死在十字架上」腓2:6-8。 这是源于耶稣对自身的神子身份与神完美关系的确知。 “虚己”的原文是“倒空自己”。耶稣倒空的不是祂的神性,而是祂与神同等的荣耀与权能。基督谦卑、虚己、顺服,以至于死,且死

 
 
 

留言
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YouTube

© Copyright 2020-2025 第八日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