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在基督里的平安,如灵魂的锚稳固又牢靠

  • 作家相片: Yan
    Yan
  • 3月9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已更新:8小时前

在基督里的平安,不是指没有情绪、变成一块没有感觉的石头。相反,这是一种在情绪的风暴中,心灵深处有一种超越环境、扎根于神的安稳和笃定。


比如看看耶稣所经历的:

忽然起了暴风,波浪打入船内,甚至船要满了水。耶稣在船尾上,枕着枕头睡觉。门徒叫醒了他,说:“夫子,我们丧命,你不顾吗?”耶稣醒了,斥责风,向海说:“住了吧!静了吧!”风就止住,大大地平静了 | 可4:37-38

在风暴中的船上,门徒们惊慌失措,耶稣却在船尾安然睡觉。因为他深知天父的权柄超越风浪。醒来后,他斥责风和海,风浪就住了。这展示了即便是在险恶的环境中,真正的平安是在灵里与神连接所带来的安息。


他们来到一个地方,名叫客西马尼。耶稣对门徒说:“你们坐在这里,等我祷告。”于是带着彼得、雅各、约翰同去,就惊恐起来,极其难过,对他们说:“我心里甚是忧伤,几乎要死” | 可14:32-34

耶稣在面对十字架的苦难时,惊恐起来,极其难过”,甚至说“我心里甚是忧伤,几乎要死”。这是极其强烈、真实的恐惧、忧伤的情绪。然而,正是在这巨大的情绪压力下,他祷告说「倘若可行,便叫那时候过去。然而,不要从我的意思,只要从你的意思」可14:35。 他一连三次同样的祷告,这向我们揭示了人不是没有负面情绪,连耶稣都有,只是不要陷入其中,要在忧伤、难过、恐惧等情绪中依然要想起信靠神,警醒祷告与神连接,情绪的风浪就会止息。


约在申初,耶稣大声喊着说:“我的 神,我的 神!为什么离弃我?” | 太27:46

在十字架上,耶稣承受着身体的剧痛、被离弃的孤独感,这无疑是内心痛苦的顶峰。然而,他最终说「父啊,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」路23:46。即使在生命濒临死亡时,他依然能将生命的主权交托给信实的天父。


耶稣说“在我里面有平安”,“在世上你们有苦难,但你们可以放心,我已经胜了世界。” | 约翰福音16:33

耶稣明确地将“苦难”和“平安”并列。平安不是在苦难之外,而是在苦难之中,耶稣已经胜了这世界的苦难,所以我们因着相信,不论怎样的境况,我们在基督里就会得享这种平安。


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,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。 | 腓立比书4:7

这不是世人所赐的平安,乃是神所赐。当我们的“心怀意念”(情感、思想、情绪)因为外界的搅扰而波动时,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会像一个卫士一样,必在基督里保守我们不被这些情绪想法吞噬。那这种平安是怎样的体验呢?就像保罗所说的:

似乎要死,却是活着的;似乎受责罚,却是不至丧命的;似乎忧愁,却是常常快乐的;似乎贫穷,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;似乎一无所有,却是样样都有的。 | 林后6:9-10 我靠主大大地喜乐,我知道怎样处卑贱,也知道怎样处丰富,或饱足、或饥饿、或有余、或缺乏,随事随在,我都得了秘诀。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,凡事都能作。 | 腓4:112-13

所以神所赐的平安,不是靠自己,正是靠着主耶稣基督加力量来成就的。因「主耶和华以色列的圣者曾如此说:“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,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」赛30:15。祂是我们随时的帮助与拯救,是祂「赐华冠与锡安悲哀的人,代替灰尘,喜乐油代替悲哀,赞美衣代替忧伤之灵。」赛61:3。是祂让我们得以在各样的境况中回归安息。所以,当我们一心信靠主耶稣基督,一切交托给神,我们就活成了这样一种状态:

尽管我感到惧怕,却依然相信神在掌权,所以无畏就代替了惧怕。

尽管我感到悲哀,却依然倚靠神的慈爱,所以喜乐就代替了悲哀。

尽管我感到忧伤,却依然持守对神的信心,所以赞美就代替了忧伤。


保罗说「喜欢夸自己的软弱,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,就以软弱、凌辱、急难、逼迫、困苦为可喜乐的,因我什么时候软弱,什么时候就刚强了」林后12:10


允许并接纳我们所有的软弱和情绪,但不是假装开心或故作镇静,也不是压制和逃避情绪,而是一种在风暴中心与源头连接的生命力,如同灵魂的锚,虽然有风浪的存在,但已经又坚固、又牢靠的稳固在磐石(基督)之上了。


所以,当我们感到情绪波动时,不要愧疚我们的软弱,也不要以为失去了平安。恰恰相反,要效法保罗,就像保罗效法耶稣一样,始终信靠神的话语和应许,诚心祷告以至于顺服神一切的安排。正是在这样真诚的信靠中,那份超越世俗的平安,才会显现出来,守护我们的心。而这也正是在为耶稣基督(神的拯救)作见证的时刻了。


相關文章

查看全部
众妙之门

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天地之始;有名万物之母。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;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 常道、常名,不可言说。 如果非得用语言文字表达,那就用“有”和“无”来表达。 无,称为天地之始,永恒的空无,即常无。 有,称为万物之母,永恒的妙有,即常有。 常无与常有这两者同出一源,如一体两面,同称为说不出来的奥秘,就是常道。虽然这 道是不可见不可

 
 
 
只求神的国和义,就是舍己

舍己 = 否定“己”,不再以自我为中心。 只求神的国和义 = 以神和祂的旨意为绝对中心。 一个是 “放下什么” (舍己),另一个是“追求什么” (求神的国)。 当你真正“只求”神的国时,必然就在“舍”那个与之争竞的“己”了 。 一个罪人,他的生命常态是 “求自己的国和自己的义”,这就是高举自己、维护自己、要与至上者同等的 魔鬼意识 。 自己的国中自己是王 ,我的地盘、我的边界、我的计划、我掌控的人

 
 
 
基督的舍己和罪人的舍己

基督的“舍己” 是先从神圣荣耀到奴仆形象的“虚己”,以至于顺服至死,「 他本有神的形象,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。反倒虚己,取了奴仆的形像,成为人的样式。既有人的样子,就自己卑微,存心顺服,以至于死,且死在十字架上」腓2:6-8。 这是源于耶稣对自身的神子身份与神完美关系的确知。 “虚己”的原文是“倒空自己”。耶稣倒空的不是祂的神性,而是祂与神同等的荣耀与权能。基督谦卑、虚己、顺服,以至于死,且死

 
 
 

留言
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YouTube

© Copyright 2020-2025 第八日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