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一棵白菜

  • 作家相片: Yan
    Yan
  • 2022年9月9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已更新:10月2日

记起上学学画那会儿,有一年冬天,老师对我说:“明天带棵白菜来吧,我们画白菜。”那时候北方有冬储大白菜的习惯,我家离学校近,拿过来方便。我特意挑了棵形状最饱满匀称的,把外面发黄、破烂的叶子一层层剥掉,剥得干干净净,露出里面白嫩水灵的菜帮子。我觉得这棵白菜完美极了。


第二天,我抱着这棵精心打理过的白菜走进教室,满心期待。没想到老师看着它,却皱起了眉头:“你把白菜收拾得这么干净就是美吗?那些枯了、烂了的叶子,难道就不美吗?”


我愣住了。那一刻,仿佛被点醒了什么。后来,我的眼睛开始看见不一样的东西:破瓦罐的裂纹,腐烂的苹果上奇异的色彩,阳光照在垃圾堆上闪烁的光影……原来美真的无处不在。万事万物都在各自的状态里,不同的阶段也有各自的韵味,有什么是不美的呢?**


这个经历深深影响了我。不仅仅是看事物,还有看人,尤其是它让我更容易对那些看起来不美、弱小、不起眼的人心生同情,愿意去亲近他们。所以我自认为我是个不错的人,因为我不以貌取人,——但也仅仅是不以“貌”取人罢了。


有个大问题来了,我能欣赏人千姿百态的外表,其实我难以接纳人心的不完美。尤其是那些自私自利、虚伪做作、阿谀奉承的人,我觉得他们太丑了,让我真的难以忍受。这让我活得非常痛苦,因为这些丑陋好像也是无处不在。我渐渐变得愤世嫉俗,看什么都不顺眼;接着是悲观厌世,觉得一切毫无意义;最后,从鄙视他人转向了深深的自我厌恶——我连自己也看不顺眼了。我想我是病了,病得不轻,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了。那颗被我剥的干干净净的白菜又回来了。我经历了很漫长的一段痛苦,一直持续到中年。


直到我遇见了基督。我是在2018年成为了基督徒,但真正明白并且从心底完全相信祂,是在2020年。那一年,我经历了一场重生。重生就仿佛蒙在眼前的帕子被揭开了,我看到:原来一切真的都是如此美好,都是造物主精妙的创造与安排。祂叫万事各按其时成为美好,是祂使万事互相效力,万事万物各有各的用途,都在合乎他的使用。


于是我与自己和解了,我与世界和解了。因为*我与创造我的那一位和好了。祂所造之物都是好的,尤其是人看着甚好。看着一切都好,哪还有什么烦恼啊?


我明白了,善恶、美丑、真假,并非是割裂的对立的两面,而是事物本来就存在的一体两面,是一体的。这才是完整的,这才是真实。


从此,我看世界的眼光彻底不同了。就像当年老师教会我欣赏烂苹果、垃圾堆一样,只是我不再流于表面,我试着去够接纳不同的人,不仅仅是他们的外表,去接纳这份完整。在他人身上,也在自己里面。枯叶与嫩叶,原本就同属于那棵白菜。

相關文章

查看全部
众妙之门

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天地之始;有名万物之母。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;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 常道、常名,不可言说。 如果非得用语言文字表达,那就用“有”和“无”来表达。 无,称为天地之始,永恒的空无,即常无。 有,称为万物之母,永恒的妙有,即常有。 常无与常有这两者同出一源,如一体两面,同称为说不出来的奥秘,就是常道。虽然这 道是不可见不可

 
 
 
只求神的国和义,就是舍己

舍己 = 否定“己”,不再以自我为中心。 只求神的国和义 = 以神和祂的旨意为绝对中心。 一个是 “放下什么” (舍己),另一个是“追求什么” (求神的国)。 当你真正“只求”神的国时,必然就在“舍”那个与之争竞的“己”了 。 一个罪人,他的生命常态是 “求自己的国和自己的义”,这就是高举自己、维护自己、要与至上者同等的 魔鬼意识 。 自己的国中自己是王 ,我的地盘、我的边界、我的计划、我掌控的人

 
 
 
基督的舍己和罪人的舍己

基督的“舍己” 是先从神圣荣耀到奴仆形象的“虚己”,以至于顺服至死,「 他本有神的形象,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。反倒虚己,取了奴仆的形像,成为人的样式。既有人的样子,就自己卑微,存心顺服,以至于死,且死在十字架上」腓2:6-8。 这是源于耶稣对自身的神子身份与神完美关系的确知。 “虚己”的原文是“倒空自己”。耶稣倒空的不是祂的神性,而是祂与神同等的荣耀与权能。基督谦卑、虚己、顺服,以至于死,且死

 
 
 

留言
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YouTube

© Copyright 2020-2025 第八日

bottom of page